8月30日下午,由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年江苏航空航天集群产业科技交流大会暨第二届江苏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大会以“新一代航空航天技术与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江苏航空航天产业技术交流平台,探讨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求,展望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郭万林院士,谢更新院士,中国航空学会监事长李春宏、执行秘书长周竞赛,中国航空研究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张诚铭,江苏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卢载贵,江苏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岳智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启钱、科协秘书长冯绍红,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监事会主席徐剑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200余名江苏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副秘书长刘晓民主持。
张启钱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情况。他指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学会的依托单位,始终将支持学会发展视为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碰撞思想火花、深化务实合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快“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产业化进程,共同谱写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岳智顺代表江苏省科协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省科协通过实施“科技社团能力提升计划”,支持省级学会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依托“科技服务站”“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高端智力资源向重点产业集群集聚;组织“科创江苏”专项行动,在航空航天领域促成多项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他希望,本次大会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灵感、促成合作,真正实现“交流促合作、合作促创新、创新促发展”。
李春宏代表中国航空学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简要介绍了中国航空学会服务国家战略的情况。他指出,中国航空学会愿与江苏航空航天学会进一步深化协同机制,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术活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江苏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希望,本次大会成为思想碰撞的盛会、合作启航的起点,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卢载贵代表江苏省工信厅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制定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1650”产业体系重点集群之一,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促成更多“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协同攻关”的合作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江苏落地转化、形成产能。他指出,省工信厅将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政策支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全力支持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为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大会上,举行了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年度颁奖仪式。对江苏航空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郭万林院士、谢更新院士、李春宏监事长、岳智顺部长、冯绍红秘书长、徐剑主席等领导和嘉宾为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管理创新成果奖、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博(硕)士学位论文托举工程、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依托学会)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作了“世纪难题:航空航天结构的耐久可靠性”专题报告。针对航空航天结构设计中由于现有设计规范和设计思想存在不足引起的疲劳断裂事故,郭院士提出了三维疲劳断裂统一理论。他指出,这一理论解决了复杂环境谱载下三维结构疲劳全寿命预测难题,创建了耐久可靠性强度新理念、新方法,制定了相关标准规范,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自主、核心功能覆盖、应用场景升级、可视化操作的三维损伤容限与耐久可靠性分析软件C-GRO,成功用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C929飞机等重大型号的设计、测试、排故与延寿。
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谢更新作了“太空生存与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机遇”专题报告。他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探月工程,系统总结了人类在空间站、月球、生命保障系统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围绕月球生命保障前沿基地发展面临的挑战。谢院士还分享了中国在月球探测与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愿景。他强调,探月工程不仅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更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他期待中国航天事业能持续突破,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遨天巡宇航天工业有限公司星座总师樊炜作了“太空交通感知与管理产业的展望”专题报告。他以“前瞻、筑基、服务、深耕”四大主题为脉络,深刻阐述了当前太空交通领域在新时代下面临的产业形势与发展机遇。报告不仅对太空态势感知、卫星星座观测、地面数据测算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还结合遨天科技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业务实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路径与战略思考,为产业未来的协同创新与生态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零重力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石红作了“新能源航空器引领低空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专题报告。他从低空经济的奇点爆发与产业化挑战、构建低空产业新生态与商业化路径、零重力的战略布局与产业实践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能源航空器在低空经济环境下的创新潜力、应用前景及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优秀航空航天产品(应用)目录”发布仪式。
本次大会集会议研讨、成果展示、颁奖激励于一体,系统总结了我省航空航天领域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深入探讨了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有效凝聚了政产学研用各方共识,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