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我校航空学院王亮副研究员、航空学院尹乔之副研究员、能源与动力学院王德鹏研究员、自动化学院苏子康副研究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唐震宙副研究员、机电学院陈妮副教授、航天学院蒯家伟讲师等7名青年教师入选,创历史新高。截止目前,我校已有24名青年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该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校科协和各学院一道积极拓展申报渠道,最大限度地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期间,校院紧密配合,共同做好校内申报、评审、跟踪等工作。今后,校科协将继续加大组织力度,加强与中国科协、省科协、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的沟通联系,服务我校教师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入选教师简介:
王亮,航空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超声电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自主课题、江苏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等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24篇,其中一区TOP期刊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2019年入选全国博管会“澳门青年学者”计划,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担任SCI期刊《Micromachines》专题客座编辑。
尹乔之,航空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飞机地面滑跑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飞机新型智能起落架结构与系统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陆军装备部“十三五”预研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相关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一作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Journal of Aircraft等期刊发表SCI及EI论文10余篇,1篇入选CJA期刊封面文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授权10项。研究成果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持与参与多项教改课题,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名师团队、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王德鹏,能源与动力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基于前沿光学的高速复杂流动测量方法研究。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博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后在杜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受邀撰写英文书籍一章,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获杜克大学FIP光学研究所Postdoc Speaker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之星”人才称号。
苏子康,自动化学院专聘副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文核心期刊《战术导弹技术》、《飞航导弹》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无人机动平台对接与回收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江苏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航空基金(自由探索)、中国博士后基金、上飞院重点项目等多项,参与航空工业重大创新项目、空装十三五预研项目、863子课题等等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第一作者在IEEE TAES、AST、MSSP、《航空学报》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唐震宙,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IEEE/OSA会员。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处理技术及集成微波光子芯片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引用超900次;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多份提案被IMT2030任务组收录,并撰写无线技术论坛白皮书的部分章节。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4/1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7/7)、IEEE光子学会优秀博士生奖、中国光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多项荣誉。曾入选江苏省SC博士、江苏省青年托举人才托举工程。担任IMT2030全息无线电任务组秘书、IEEE微波光子学分会青年委员、国际会议ACP2020和2021的TPC成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陈妮,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的微细/纳米加工技术研究。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航空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已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F=7.88/2020,中科院1区,Top)、《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8篇,google学术中累积引用350余次。共申请发明专利24项,获得授权14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7项,并技术转让1项。获第八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成立四十周年青年新秀奖(建会以来共11名)、2019年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第二十一届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anufacturing(nanoMan2021)优秀论文奖等。
蒯家伟,航天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物理研究。探测分析航天器主要分布区域——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空间环境的常态及扰动态变化,为保障卫星航天器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撑;参与研究行星空间环境探测分析,如分析火星电离层及其对轨道器雷达的探测性能影响,积极响应并服务国家行星及深空探测的战略;作为团队重要成员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工作,目前该载荷已经随“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 陆录火星,为国家航天工程做出贡献。